中文简体
中文简体

新闻与观点

加快振兴出版,创新文化服务——专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勇

2017-11-27 13:47:26

记者:据了解,新华文轩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关于“振兴四川出版”的指示精神,制定了《振兴文轩出版实施方案》,同时将2017年定义为“大见成效”的一年。请问您对“振兴四川出版”的整体规划思路是什么?今年在出版导向、出版机制、出版资源整合、出版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2018年的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何志勇:自2016年6月,四川省委作出“振兴四川出版”的重要指示以来,新华文轩快速响应,积极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了振兴四川出版“三步走”的战略思路。

第一步是提升自身能力。四川出版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发展能力不足,有些出版社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必须首先解决生存能力、活力问题。一要实施反哺机制,采取注资、评选好书、设立基金等措施,为出版社配置发展需要的各项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出版社能力问题。二要实行赛马机制,让出版社之间保持适度竞争,在竞争中锤炼发展的能力,在发展中明确需要匹配的资源,有的放矢,精准推动出版社发展。三要完善出版社内部的经营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薪酬分配制度等改革,构建具有活力的出版经营管理体制。

第二步是整合内外资源。文轩旗下九家出版社的积淀、能力、团队不一样,发展速度也不一样。通过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发展好的出版社,推动领先发展的出版社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出版子集团,让领先发展的出版社引领、带动整个四川出版,让四川出版格局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还要通过搭建新的出版发展平台、设立出版社分支机构等方式整合外部出版资源。放眼全国出版,四川出版必须摆脱目前只将眼光盯在四川,用局部的资源去应对全国市场竞争的局面。抢不到全国资源,最终可能连四川的出版资源都守不住。只有一手提升能力、一手抢占资源,两手都硬起来,才能够推动出版社不断出好书,最终形成用全国的出版资源应对全国的出版市场的良性对称局面。

第三步是打通市场关节。振兴四川出版,必须让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两个轮子同时转。没有好产品,走不动;营销不打通,也走不远。通过前两步的工作,文轩好书源源不断地推出,就要发挥文轩作为发行商、渠道商的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全国打通若干关节、疏通渠道,搭建多渠道、多方式、宽领域的营销平台,为文轩本版图书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川版书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2017年,我们围绕振兴出版的战略思路,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出版导向方面,新华文轩通过制定《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导向管理问责办法》,明确了文轩公司、职能管理部门、出版社各级把关人员的各自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切实增强内容把关能力,全年没有出现任何出版导向方面的问题。在出版机制方面,新华文轩建立起了出版赛马机制,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历练出版社发展能力。在文轩内部,出版社之间比发展速度,看谁跑得好、跑得快;在全国业界,与全国同行比排位,看谁的位次晋升快、更靠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赛马机制成效显著,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在你追我赶的赛跑中有了长足进步,一部分出版社脱颖而出。在出版资源整合方面,文轩内外发力,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将原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中盘事业部整合在一起,成立具有供应链整体优势的新天地出版社,打造成为新华文轩面向全国的出版发展新平台。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整合外部出版资源,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在北京、深圳成立了分社,为抢占全国出版资源奠定了基础。在出版经营管理方面,文轩大众出版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销售额大幅增长,2017年上半年入库码洋同比增长72%,总销售码洋同比增长82.27%;文轩出版在全国市场的排名大幅上升,2017年上半年的总体市场排名为第18位,同比上升4个位次,是全国35家出版集团中排名上升最快的集团;12个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创造了文轩入选该项目年度数量之最;《人体解剖与素描》等共8个项目入选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创造了文轩出版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数量的历史最高纪录。从各出版社的表现来看,绝大多数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2018年,是新华文轩实施振兴出版战略的第三个年头,我们要推动出版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文轩出版的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荣获国家级奖励和入选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等进一步增多,大众出版板块营业收入和利润等经营指标在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文轩出版和各家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与全国排位继续上升,文轩出版“走出去”工作实现较大突破等。此外,2018年我们还将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做好主题出版工作;围绕四川首批历史名人等重大选题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的传承出版工作;加强原创出版工作,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品格、巴蜀特色的精品原创出版物。

记者:我们知道,新华文轩正在努力为中国文化创建一个“开放、融合、共创、分享”的平台,以“创新·分享”的品牌理念,践行文化创新之路,做更优秀的文化传播者,以期成为中国具有创享精神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请您介绍新华文轩目前形成的较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它们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出版文化方面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何志勇:新华文轩在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文化服务集团前进的过程中,在各个业务板块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行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在出版领域,新华文轩坚持以“出好书”为核心,着力打造四川出版品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川少社”)和新天地出版社两个较为突出的出版社品牌。

川少社是在“振兴四川出版”过程中涌现出的一家优秀出版社,不管是在全国的出版社队伍里,还是在专业的少儿出版领域里,川少社都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对于出版社而言,内容是主业之基,川少社也有自己的明星产品,这就是他们历时5年打造的超级畅销书“米小圈”系列,这套书从2017年第22周开始,累积15周登上开卷的全国少儿图书周畅销排行榜前10位,总销量超过3 000万册;在2017年6月开卷少儿畅销书零售榜单上,《米小圈上学记》夺得月冠军,且榜单前21名里,有16种是“米小圈”系列产品,这些成绩都展现了四川少儿出版的力量和风采。

另外一个是新天地出版社。2017年初,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定,将天地出版社、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把华夏盛轩吸收合并进天地出版社,创建出了一个“新天地”。新天地出版社整合完成后,拿出了傲人的成绩。2017年3月,“汪汪队立大功儿童安全救援故事书”系列产品,还未出版就引爆全国童书市场,预售2小时秒抢50 000册,创造了文轩出版的又一纪录;其他重点产品如精装版《世界文明史》、钱穆的《中国通史》、“路标石丛书·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等也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轩出版品牌的涌现,为打造“四川出版,品质至上”的良好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体书店作为国有出版发行主渠道、主阵地,对传播人类文明、传承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华文轩把握阅读市场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传统书店转型升级,探索新经营模式,打造全新的阅读服务品牌,取得了重要的成效。2011年,“轩客会·格调书店”品牌正式诞生,它将传统图书零售门店升级为集出版物销售、文化休闲体验和特色人文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市民文化消费场所,致力于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为读者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文艺气息的阅读空间。自首家“轩客会·格调书店”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运营了十多家特色书店,其中有成都首家24小时营业并受到广大文艺青年青睐的镋钯街店,有被称为最美校园书店的成都大学创客空间店,有以旅行主题为特色的建设路店等。在“轩客会·格调书店”品牌诞生六年后,新华文轩实体书店又迎来一次华丽转身:文轩新品牌书店“文轩BOOKS”正式亮相。“文轩BOOKS”定位为“都市青年的文化阅读领地”,以“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为理念,让书店不只是阅读空间,更是思想汇聚、文化交流的场所。我们引入全新的设计理念,比如超10 000平方米的阅读中心、西南最大儿童绘本馆、以“森林阅读”为设计理念的阅读空间、文化主题餐厅等,将成都的实体书店建设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已经成为成都著名的文化地标。

新华文轩在积极推进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中,还打造了全国知名的智能书店品牌——文轩云图。2017年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新华文轩云图智能书店”作为全国出版发行行业唯一独立参展的产业项目应邀参展,得到了观展群众的热捧。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优秀解决方案,文轩云图智能书店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提供便捷的借阅体验:无人值守、自助借阅、24小时不打烊。文轩云图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温暖的文化符号,点亮城市的文化星空。

新华文轩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早在2010年,就进军出版物电子商务,创立了“文轩网”品牌。文轩网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销售额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1%,远远高于行业30%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内容出版,到实体书店,到网上书城,再到智能书店,新华文轩在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上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品牌,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

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华文轩聚焦“一带一路”,以版权输出为基础,以项目合作为突破,以文化交流为依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走出去”工作思路。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汶川大地震》《美好新家园》等输出到全球各地,均取得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在“十三五”期间,新华文轩的“走出去”战略将会有哪些创新举措?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从版权“走出去”上升至文化“走出去”这一飞跃?

何志勇:推动文轩出版“走出去”,既是振兴四川出版的重要方面,也是延伸文轩出版产业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新华文轩制定了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7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16年度综合排名,文轩首次进入前十名,这是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面向未来,新华文轩将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推进“走出去”工作。一是加强重点图书出版选题规划,提高国际传播的内容针对性。出版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其发展根本要靠好的产品、好的图书。因此,我们要求出版社从规划入手,加强重点选题规划论证工作,同时要考虑国际传播的需求,实行针对两个市场的协同出版。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专业化的“走出去”平台。前不久文轩专门组建了西班牙语出版中心,专注研究西班牙语国家受众的阅读习惯,搭建西语国家出版合作的桥梁,这在全国也是首例。今后公司还要继续研究搭建类似的专业化“走出去”平台,重点支持出版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某些领域专业化的合作,推动出版以专业化的方式“走出去”,将文轩出版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全世界。三是依托国家出版工程平台,着力打造“走出去”重大项目。鼓励出版社积极参与国家出版“走出去”工程,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以自身特色和优势出版板块为突破口,多方面筹集资金打造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扩大文轩出版的国际影响力。四是与文化传播国家队开展合作,提高自身“走出去”的专业水准。文轩出版长期以来以国内出版为主,对国际市场运作规律的把握还不够成熟。为此,要与中国外文局等文化传播国家队在对外翻译、市场开拓、国际资本合作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己“走出去”的专业化水平。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是文轩“十三五”期间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文轩创新海外拓展思路,探索内容与渠道协同、线上和线下协同、出版发行与特色文化产业协同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推进从版权到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新华文轩着力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文轩渠道优势,打造出版物与相关文化产品的国际供应链体系。“走出去”不能是空中楼阁,一定要选择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去做。我们充分利用“文轩网”这一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华文图书“走出去”和渠道“走出去”,与新西兰华文书店联合推出了“新西兰文轩网”,解决了新西兰中文图书的渠道问题,也满足了当地华人购买国内书籍的需求,这是我们结合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所做的重要探索。二是充分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文化“走出去”要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一定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通过在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举办“新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中国彩灯节”,以来自四川自贡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灯会形式,展示四川的美食、川剧、旅游、特产等特色产品,搭建起四川连接世界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四川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记者:新华文轩一直以“服务教育事业”为企业责任,教育板块也是新华文轩比较有竞争力的业务板块。目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服务业务升级发展的方向,新华文轩在这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如何能够走出一条“服务教育事业”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何志勇:自2009年起,新华文轩紧扣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以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相关产品已覆盖27个省市,服务1万余所学校、120万名教师、1 000余万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新华文轩逐渐形成了四大优势:一是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机制。教育服务行业政策多变,客户需求不断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新华文轩主动转变教育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由“产品经营”转向“用户运营”,由“政策计划性发行”升级为“市场化经营”,在完善销售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客户经理制度,这些都牢固树立了用户意识、市场意识,为教材发行的市场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健全的教育服务产品发行和销售网络。新华文轩借助传统优势,构建了由116个市、县(区)分公司组成的覆盖全川的教育服务产品发行和销售网络,专业负责中小学教学用书、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装备等的研发组织、发行推广、落地服务,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教育信息化服务的质量。三是完备的教育服务生态系统。“数字教室”“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教育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文轩一起教”、电子书包……从软件到硬件、从资源到应用、从平台到终端,新华文轩通过一个个产品,搭建起了一个完备的教育服务生态系统,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化各方面的需求。四是高效的一体化运行管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新华文轩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一体化运行管理体系,有力地确保了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开展。首先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业务运行体系,研发、销售推广、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由专业的业务机构来运作,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其次是严密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制定严密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计划确保业务高效运行;最后是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通过目标、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业绩管理模式,有力地确保了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快速发展。

增强基础教育服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新华文轩不懈的追求。新华文轩将继续推进教育服务的战略转型,基于线上与线下、纸质与数字、家长与学校、产业与资本的四大融合发展趋势,依托教育内容资源开发、教育信息化、教材教辅征订、线上线下网络等集成化优势,以“资本+技术”为驱动,完善教育出版、教育发行、数字教育、文教用品、教育装备等教育服务产品体系,努力探索建立“教育+互联网”经营发展模式和富有创新活力的经营机制,打造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综合服务体系。

记者:作者资源是出版单位的智慧宝库,优秀的作者资源更是有限且不易得的。新华文轩是如何聚集作者资源的?未来几年,为获得更多的优质出版资源,新华文轩还将有哪些新做法?

何志勇:优秀的作者是出版社的核心资源,知名的出版社背后一定有一批知名的作者在支撑,要打造一个有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出版品牌,关键在于聚集一批名作者。新华文轩在聚集作者资源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搭建新的出版发展平台,改变以四川出版资源应对全国出版市场的不对称局面。2017年1月,新华文轩启动出版资源整合战略,以天地出版社为核心,对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和天地出版社进行战略重组,将天地出版社的决策中心、运营中心搬迁至北京,同时将新华文轩中盘事业部与天地出版社进行整合,打造供应链整体优势,形成新华文轩面向全国的出版发展新平台,成为聚集全国出版资源的重要抓手。二是成立名家工作室。2017年上半年我们开始尝试组建名家工作室,利用名家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聚集出版资源。5月31日,我们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达成协议,在北京成立了新华文轩何建明工作室,通过名家的品牌效应和行业吸引力来聚集更多的出版资源。三是在省内外建立分社。为了“抢占”更多作者资源,我们就要走出“省门”,在更大的平台上去争夺。因此,我们鼓励出版社在省外、在一线城市组建分社。

面向未来,新华文轩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举措,聚集优质出版资源,为振兴四川出版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建立重点作者资源库。文轩旗下各出版社多年来聚集了众多优质作者资源,但多数还处于零散乱的状态,我们要求各出版社建立重点作者资源库,深入研究作者队伍情况,采取切实措施,更好聚集优质作者资源。二是推进名人工作室建设。我们计划在继续推进出版名家工作室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名人工作室建设,将各行各业中有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人才聚集起来,一方面挖掘其中的选题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名人这条纽带打通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络管道,推进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出版创新发展。三是设立名人书店。通过名人书店的特色文化活动来聚集读者粉丝群体,进而挖掘作者圈子资源,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四是重视读者资源挖掘,利用网络开辟新的选题空间。出版内容来源于生活,要赢得读者的认可,就要深入到读者的生活中去。当今网络时代,读者也是网民,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发掘优质的选题资源,去捕捉时代的风尚、记录社会的变迁、感知百姓的冷暖,做接地气的出版。由于网络上的出版资源良莠不齐,我们要建立选题筛选机制和严格的内容把关流程,避免有导向问题和低俗不堪的选题流入文轩出版体系。

记者:编辑人才是出版单位的核心。新华文轩按照赛马机制对出版社实施目标管理,围绕“出好书”目标完善出版考核体系。请您结合上述机制与体系,谈谈新华文轩的编辑人才培养方式。此外,在促进其个人成长、实现职业价值上,给予了什么激励政策?

何志勇:一个出版社最大的无形资产是编辑。振兴出版目标的实现关键靠人才、靠队伍。为此,新华文轩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着力建立一套留人、用人、培养人的人才管理机制,为编辑的发展提供广阔平台,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振兴四川出版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持。一是完善出版薪酬管理体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基于出版业绩的薪酬管理制度,更多地向那些真正做事、出好书的编辑倾斜。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使编辑能够始终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编辑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与企业共同成长。二是成立名编辑工作室。为业务能力强、效益好的编辑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匹配更多的优势资源,下放更多的自主权,支持其更好地发展,如川少社的“明琴工作室”等。三是设立首席编辑。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将那些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学术能力和编辑业务能力兼具的优秀编辑,选拔为首席编辑,不断提升优秀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并给予更好的待遇,匹配更多的支持条件。四是实施导师制。师徒式的“传帮带”一直是出版行业编辑成长的传统模式,也是新编辑迅速成长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文轩旗下出版社全面实行导师制,导师既有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有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通过“传帮带”,帮助新编辑迅速成长。五是实施出版项目负责制。鼓励有项目、有想法、有思路的编辑去担当项目负责人,充分发挥项目负责制团队管理、快速反应、灵活作战特点,组织调动社内甚至是外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去操作完成项目,用这种灵活的机制,推动出版好书、锻炼人才。六是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重视出版社干部的梯队建设,注重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社班子队伍。在干部选拔方面,不论资排辈,唯才是举,任人唯能,将青年干部充实到出版社班子队伍中,把更多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具有文化情怀、熟悉出版业务、具有突出业绩的年轻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想干事、能干成事的青年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和干事创业的机会。七是培养优秀出版家。编辑不仅要当出版匠人,还要当出版人,更要当出版家。出版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要有自己的理论建树,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鼓励编辑善于思考、不断总结,通过广泛的研究,将实践心得和学术探讨写成文章,倡导新的出版理念,引领和带动出版人创造出新的业绩和辉煌,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从而造就优秀出版家。

记者:您已从事出版发行工作数十年,您的个人出版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您是如何看待编辑职业和出版行业的?请分享一些您的从业经验。

何志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触及人的灵魂,是最基础、更广泛、最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责任与担当。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要靠源源不断地推出好的作品,以出版物为载体,在世界人民面前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内容产业的发展,而内容产业又取决于以文字表达的内容行业,即出版,因此,文化产业最核心的力量是出版,出版的发展关系到“十三五”规划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文化自信的基础能否打牢。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了出版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版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不断激发,出版业延续了稳健发展的势头,在资本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好的出版要靠好的作品来支撑,好的出版不仅要有好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好编辑,编辑是出版最核心的资源。随着出版业务的升级发展,编辑已不再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是从幕后走到台前,参与到出版策划、生产、营销,甚至是文化资源IP开发的全过程,编辑工作成为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职业。

来源:《中国编辑》杂志

阅读量: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蜀ICP备16028607号-1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北商贸大道文轩路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448号